大學簡介
澳門科技大學建校於2000年,發展迅速,已成為澳門在校學生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。大學致力為社會培養各類高質素人才,推行教研並重政策,注重辦學特色,追求卓越,使學術發展不斷踏上新臺階。
2022年5月,大學成為了澳門第一所成功全面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(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,QAA)高等教育素質評鑑——院校認證(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)的高校。大學坐落澳門氹仔島,校園佔地面積約二十一萬平方米,環境優美,交通便利,是學子求學及從事研究的理想之地。
辦學宗旨與發展願景
大學秉持「意誠格物」之校訓,恪守「增進文化交流,致力人才培育,促進經濟發展,推動社會進步」的辦學宗旨,緊貼澳門和國家發展所需,充分吸納國際一流大學的辦學經驗,創辦各類教育課程,培養基礎理論紮實、實踐及創新能力強、通曉中英雙語、德才兼備、符合科技與經濟全球化發展所需的高質素人才,同時積極拓展多元化和前沿性學術研究,促進大學跨越式發展,努力躋身亞太區知名學府行列。
院系設置與課程特色
經澳門特區政府批准,大學擁有博士、碩士、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,部分課程以葡語或西班牙語授課。目前各類在校生逾23000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約3200人,碩士研究生約6000人,在校本科生約13900人。
23000+
各類在校生
9200+
博士及碩士研究生
13900+
本科生
大學現設創新工程學院、醫學部、商學院、法學院、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、人文藝術學院、國際學院、博雅學院、通識教育部,涵蓋文、理、工、法、管、商、醫、藥、旅遊、藝術、傳播、語言等學科門類課程。博雅學院除提供全日制學位課程外,還開設夜間學位課程和短期培訓課程,為有意繼續進修的人士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。2023年7月,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獲得國際商學院聯合會(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,簡稱AACSB)認證,躋身全球6%頂尖商學院之列。
大學致力拓展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和就業選擇,每年會舉辦大型的「校園招聘會」,建立與各大企業友好關係,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、就業及創業的機會,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,並屢獲佳績。目前,本校畢業生就業和深造進修學習等均很理想,許多畢業生繼續往國際知名學府深造,更有部分畢業生進入政府機構和知名企業工作。
師資隊伍與科研發展
擁有學識淵博、造詣精湛、經驗豐富的國際化師資隊伍,是發展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的關鍵。
大學現有超過一千二百位教研人員,包括講座教授、教授、特聘教授、副教授、助理教授等,部分具有在世界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工作或學習經驗。
除了既有的師資隊伍以外,大學也特聘一批名師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,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、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、美國科學院院士、世界高被引科學家等頂尖學者。這批優秀學者為本科生授課及指導研究生,不僅能夠傳授最新知識和科研成果,更能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熏陶。
大學崇尚學術自由,支持教師和研究人員開展多元化的學術研究,鼓勵團隊協作,創造新知識、新技術、新產品,促進學術多元發展,為澳門及國家發展服務。大學特別注重發展特色與優勢研究領域,如中藥質量與創新藥物、月球與行星科學、癌症與風濕病治療、系統工程、環境科學、智慧城市、建築與城市規劃、人力資源與博彩旅遊管理、澳門歷史、澳門社會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、兩岸四地跨域法律比較、藝術設計、傳播、知識產權保護、海洋保護與開發利用、下一代互聯網、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、數學、澳門知識產權服務等。大學鼓勵教研人員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,近年來,大學每年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的各類科研項目有近350多項,在SCI和SSCI收錄的國際期刊發表的論文不斷增加,年均超過1300篇,其中50%以上論文在第一區間的學術期刊發表,當中包括《細胞》、《科學》和《自然》等世界頂尖科學期刊,獲得授權的國際專利達480多項。2024年度大學60位學者入選斯坦福大學發佈的「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榜單(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)」。
經過多年建設,大學現有四個國家級研究平台:
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;
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;
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;
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。
此外還建立了二十多個重大的研究院所及研究中心,在多個領域開展了戰略性跨學科及前沿研究。大學設立了澳門首個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實驗室「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創新藥物實驗室」。獲國家教育部批准,大學與內地高校共同建立了6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夥伴基地及聯合實驗室。大學先後在橫琴成立澳科大珠海科技研究院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科大創新科技研究院,圍繞大健康、生物醫藥、現代中醫藥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太空研究與應用等大灣區核心産業發展需求,開展面向産業應用的前沿科技創新和重點領域科研成果轉化。
2023年5月,內地和澳門合作研製的首顆空間科學衛星——「澳門科學一號」衛星,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,位於大學校園內的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、澳科大衛星地面站投入使用,衛星的科學數據已面向全球開放,為國際科學界提供了寶貴的地球物理空間數據資源。
2023年10月31日,位於澳門路環聯生工業園區的「澳科大康澤創新科技中心」順利落成,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,構建一系列產業研發實驗和示範基地及創新科技中心,是集高端製造技術、成果研發、產學研科研成果轉化、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於一體的學術研究中心。
2024年3月27日,「澳門轉化醫學中心」及澳門科技大學「發展經濟學研究所」正式成立。「澳門轉化醫學中心」首設四個平台,包括:面向重大疾病診斷的轉化醫學平台、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轉化醫學平台、面向中醫藥發展的轉化醫學平台,以及面向人工智能的轉化醫學平台。「發展經濟學研究所」將組建一支能夠及時提供有見地意見的專家團隊,在發展經濟學的廣泛領域,如醫療保健政策、環境問題、技術創新、收入差距、政府財政、貿易政策或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建言獻策,以應對新興經濟問題。
這些實驗室及研究所同時兼備教研方面的功能,為培養優秀研究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和研究平台,亦對澳門社會持續發展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作出新貢獻。
學生活動與生活配套
在教學設施方面,大學不僅校園優美,更有多座現代化教學大樓和一批設施完善的教學實驗室,以及館藏豐富的大學圖書館等。綜合教學大樓還設有演藝廳、電影院、教室、研究和實踐型教學實驗室、工作室等,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堅實的硬件保障。
大學倡導兼容並蓄、和諧精業、尊師愛生,培育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全人發展。大學設立班導師制度輔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解決疑難。大學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各種課餘活動,包括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生社團活動,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,同時拓寬知識領域。大學為學生提供開展豐富多彩課餘活動的各種設施,設立學生活動中心及鋼琴室、排演廳和多功能廳等,常年供學生免費使用。藝術團為學生提供施展藝術才華的舞臺,已成為大學的文化藝術品牌。創業就業發展中心協助學生發掘自身潛能和專長,建立健康、良好生涯發展的核心價值,提升個人的競爭力,為進入社會就業創業做好規劃準備。學生事務處為學生組織參觀、考察和社區活動,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類專業競賽等,根據學生的興趣群體組織多種形式訓練班,及為學生提供生活輔導與心理諮詢。
校園內設置了便利店、銀行中心、學生餐廳、教學餐廳、廚藝天地、咖啡閣、電腦店和具奧林匹克運動會標準的田徑運動場、室內體育館和網球場等設施,提供學生鍛練和衣食住行便利的場所。校園共五座學生宿舍,另有校區和澳門區宿舍,為師生提供了完善的工作、學習和生活保障。
位於大學校園內的科大醫院為學生提供24小時校醫支援服務。科大醫院設備先進,除擁有本地專業的醫療團隊外,還有一批來自海內外的著名專科醫生。另外,大學配備有24小時的保安人員在校園和宿舍巡邏看守,以保障校園環境的秩序。
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
2024年12月,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校園考察,對大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,鼓勵內地和澳門之間雙向交流,同時希望澳門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,發揮好「背靠祖國,聯通世界」的「超級聯繫人」的作用,保持國際化特色,繼續推進國際化進程。
在學術建設及管理上,大學根據澳門的社會及人文特點,充分吸納國際知名學府的經驗,建立適應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管理理念與文化、管理模式與架構、管理制度與程式等,創辦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。目前,大學在教育課程、學術研究、人才培訓、學生交流等領域,已與歐洲、美洲、澳洲及中國內地、台灣、香港等超過200多所教研機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關係,也是亞太大學聯合會(AUAP)、國際大學聯合會(IAU)及葡萄牙語大學聯會(AULP)成員。大學鼓勵學生海外交流,為優異生提供長、中、短期海外研習資助,大力支持畢業生向海外繼續升學或就業,包括保薦學生升讀海外研究生課程等。
展望未來,澳門科技大學將繼續以教研為本,廣納賢才,牢牢把握「質量」和「 創新」兩個關鍵要素,充分發揮非牟利私立大學之優勢,不斷發展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,服務社會,實現其辦學宗旨和教育使命。